资讯动态
新闻资讯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
  • “情绪不悲”:古人“悲则气消”的情志调节养生术

     古人对“悲则气消”的认知,藏着对情绪与身体关系的深刻洞察。中医认为,“气”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,而不同情志对应不同脏腑:“悲”对应肺脏,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耗散,出现气短、乏力、精神萎靡等症状;长期沉浸悲伤中,还会影响心神,导致失眠、食欲不振,形成“情绪伤身”的恶性循环。就像古籍《黄帝内经》所言“百病生于气也”,悲伤引发的“气消”,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,成为疾病的诱因。因此,古人将“情绪不悲”视为养生基础,主张主动调节情绪,避免“气”的耗散。

    古人调节悲伤情绪的方法,注重“疏导而非压抑”,实用且易践行。

    - 借自然疏解:古人常通过“登高望远”“漫步林间”缓解悲伤——站在高处眺望山川,或在草木间感受自然生机,让开阔的景致冲淡内心的郁结,正如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借自然之美平复情绪波动。

    - 以兴趣转移:通过琴棋书画、读书品茶等爱好转移注意力。比如弹奏一曲舒缓的琴曲,让旋律带走负面情绪;或临摹书法,在笔墨挥洒中专注当下,避免陷入悲伤的思绪里,实现“以动制情”的调节。

    - 靠倾诉释放:古人虽重“内敛”,却也提倡向亲友倾诉心声。与知己聊心事、诉烦恼,让悲伤情绪随话语释放,避免积压在心中损伤脏腑,这与现代“情绪宣泄”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
    “情绪不悲”的养生术,放在当下依然极具价值。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挫折,我们无需强迫自己“不难过”,而是像古人那样,找到适合自己的疏导方式——或许是一场短途散步,或许是投入喜欢的事情,让情绪自然流动后回归平和。毕竟,古人早已用实践证明:守住平和的情绪,就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
    上一篇: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

    下一篇:木有了

    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(变更为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股份公司

    备案/许可证号为:豫ICP备16027912号

    河南库歌职业培训学校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:2293388367@qq.com